近期,我省多地降雨較多,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,尤其對于甘薯等耐澇性較差的作物,影響更大。當前正值甘薯生長的關鍵時期,也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,澇害漬害會對甘薯產量、品質等造成較大危害。為防止或減少澇害漬害對甘薯田間生產的影響,特提出河南省甘薯生產應對澇害漬害的管理措施與建議,促進甘薯豐產豐收。
一、清壟開溝,排除積水
連續降雨后,防止薯苗長時間浸水導致死根、爛苗,應及時疏通排水溝渠,或通過抽水泵外抽,排出田間積水,快速降低薯田濕度,減少甘薯淹漬時間。在水退時要利用退水洗苗并把被沖歪的薯苗扶正,保證甘薯正常生長,水退后要及時清除水中漂浮物,清除爛葉,并進行田間清理,降低甘薯病蟲害的蔓延,最大限度降低損失。對于覆膜生產田塊應及時破膜,加速水分揮發,降低土壤含水量,以盡快恢復土壤容氣性能,增加通透性。
二、中耕除草,培土散墑
受澇漬后的薯田,土壤易板結,透氣性差,導致夏薯根系缺氧生長不旺,枝葉不發,結薯數減少;春薯薯塊進行無氧呼吸易導致薯塊腐爛。應及時中耕松土,培土散墑,改善土壤通氣狀況,促使甘薯恢復生長。此外,田間土壤長期濕度過大,易導致雜草生長,通過中耕可以清除雜草,從而避免雜草與甘薯競爭養分、光照等資源;同時,中耕后及時培土,有利于保持壟高,增加透氣性,提高壟身土溫,增加晝夜溫差,促進莖蔓生長和薯塊膨大。
三、化控提蔓,控制旺長
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,地上部莖葉會發生徒長現象,消耗大量養分,影響塊根膨大??奢p提溝中莖蔓,不要翻蔓,拉斷纖維根或使須根離土,控制莖蔓旺長,也可晾曬壟土,改善土壤通透性。同時,根據田間甘薯地上部長勢,可采用多效唑、烯效唑等化學控旺劑適當進行控旺。
四、及時追肥,促進薯塊膨大
針對膨大期薯塊,受淹后薯苗根系養分吸收能力差,特別是對鉀肥的吸收功能,且長期雨水浸泡會帶走土壤中的養分,可適當增施速效肥料,每畝可追施尿素4~5千克、硫酸鉀5~10千克,促進新根再生,使甘薯盡早恢復生長。也可噴施葉面肥,采用硫酸鉀或磷酸二氫鉀0.3%溶液等噴施2~3次。
五、綜合防治病蟲害
甘薯受澇害之后一般都是病蟲害高發時期,此時甘薯器官受到損傷,抵抗力弱,病蟲害一旦發生,往往傳播較快,破壞力強,因此要及時進行防治。病害方面,甘薯受淹后,高溫高濕的環境易感染根腐病、黑斑病、莖腐病等,田間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,并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銷毀。同時,可按規定劑量,滴灌沖施或葉面噴施農用鏈霉素、春雷霉素、可殺得叁千、氯溴異氰尿酸等殺菌劑進行細菌性病害的預防,噴施枯草芽孢桿菌+廣譜性真菌殺菌劑(咪鮮胺、多菌靈、甲基托布津等)進行真菌性病害的預防。蟲害方面,應重點防治甘薯食葉害蟲,如甘薯卷葉蟲和甘薯天蛾等,澇害后極易爆發,應注意觀察,發現后及時防治,可適量噴施蟲螨腈、氯蟲苯甲酰胺、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防治。
六、晴天收獲,科學貯藏
受淹后的薯塊內木質化程度會有所提高,若作鮮薯貯藏,則會因其呼吸旺盛,生命力弱,容易在貯藏期腐爛。因此,受澇害漬害的甘薯地塊,應在放晴之后及時收獲,避免因發生凍害、雨淋等情況而加重薯塊損害;同時,收獲后應及時晾曬或在室內攤放,切忌作鮮薯貯藏,以防爛窖。
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
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試驗站
河南省甘薯雜糧產業技術體系甘薯育種栽培崗位 楊育峰 卞倩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