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處河南最東部的永城,是全國糧油生產百強縣和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。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,永城市與河南省農科院加強協作聯動,共建高產優質小麥、高蛋白大豆、優質蔬菜基地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。
永城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 張薔新:大豆現在已經進入了灌漿后期,水肥就不要再實施了,但是后期收獲的時候要注意,這個大豆葉變黃變干,豆角變成黑褐色,這就是最佳的收獲期。
9月25日,在商丘永城市苗橋鎮一塊高標準農田里,農技專家正在進行收獲前的指導。今年,種糧大戶郭彪種植了300多畝大豆,在省市有關專家的幫助下,通過實施水肥一體化、綠色高效防控等關鍵技術,預計每畝可增產200多斤。
永城市益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郭彪:在省農科院的指導下,我們采取了擴行縮株這樣一個技術,增加了整體的密度,產量應該是在550斤到600斤,質量比較好,品種又統一,加工企業愿意給咱們提高兩毛錢一斤去收購。
結合永城農業資源和發展優勢,河南省農科院幫助引進了鄭麥1860、鄭1307大豆和鄭單系列玉米等主導品種,通過實施小麥-玉米、小麥-大豆周年產能提升行動,促進糧食單產和品質雙提升,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30億斤以上。如何讓農業生產優勢轉變成產業發展優勢呢?河南省農科院圍繞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建設,加強對永城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指導服務,探索產、加、銷有效銜接的產業發展新模式。
永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李超偉:在產業鏈延伸上,(良種)育繁推一體化上,特別是在一些小宗作物比如蔬菜上,我們都急需農科院來給我們提供支持,把整個的地方特色突出出來,能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。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。
目前,永城市農業存在著產業鏈條短,精深加工產能不足,大豆蔬菜產業相對薄弱問題。針對這一實際,河南省農科院圍繞著小麥、大豆和蔬菜三大特色產業,集聚育種、栽培、農信等多學科專家組建科技服務團隊,集成良種良法配套的豐產增效生產技術體系,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,打造“永城小麥”、“永城大豆”、“永城苗白”區域公用品牌,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。
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研究員、院縣共建工作首席專家 李向東:充分利用河南省農科院的技術優勢和永城市當地的農業資源優勢,從全產業鏈角度出發,解決農頭工尾、農強加弱的產業鏈短板問題。通過我們的項目的實施,來達到延鏈提質增效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