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足農業大省實際,河南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,努力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上走在全國前列。今年,河南省農科院實施了新一輪院縣共建,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優勢,幫助示范縣解決農業主導產業卡脖子問題,科技助力農業強省建設。
10月10日,在西峽縣西坪鎮龍江獼猴桃種植基地,150畝獼猴桃進入成熟采摘期。今年,在河南省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,通過改良樹形、果園生草、綠色防控等技術集成,這里的獼猴桃產量高、品質好。
西峽縣西坪鎮龍江獼猴桃合作社負責人 李龍江:我們這個樹實行了一株兩蔓修剪技術,通風透光,所以說我們今年的桃子長得很勻實、個頭很大,再加上延遲采收,在去年的基礎上,我這桃子每畝增加5000塊錢左右。
西峽縣獼猴桃種植面積14.5萬畝,針對生產中存在的品種退化、管理粗放、產業鏈條短等問題,今年,河南省農科院會同當地農業部門,在示范基地開展優質高產栽培、果實保鮮研究和生產技術培訓等工作,促進獼猴桃產業優質、高效、綠色發展。
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丙奇:接下來我們還要對土壤進行施用專用的有機無機配方肥,讓土壤更加保土保肥,透氣性更好,這樣更能提高咱們果實的品質,讓種植戶賣更好的價錢。
西峽縣山多地少,除了大力發展獼猴桃外,還持續推進香菇、山茱萸規模種植,形成“菌、果、藥”三大特色產業,年產值超過300億元。其中,西峽香菇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,也是河南農業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。為進一步提升西峽香菇種植水平,近年來,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重點推廣了綠色滅菌、烘干節能等技術,還幫助示范基地改造了食用菌大棚,由過去的一年一季變成一年兩收。
西峽縣孫氏菌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周陽:我們現在用的是雙網雙膜,還有噴淋技術,夏天的時候大棚的溫度可以降到20度以下,實現了一年兩茬的種植,現在又引進了新品種,這個品種菇型好、產量高。
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工作人員 王昱鋒:下一步我們還將推廣香菇綠色保鮮技術,香菇裝到保鮮袋里,可以保鮮一個多月左右,能夠提高經濟效能,并且能夠減少10%的損失。
通過院縣共建,有效推動了西峽農業轉型升級、綠色發展,也打通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今年,河南省農科院將在全省15個縣市,選擇當地特色鮮明、規模最大、最具潛力、急需提升的農業主導產業,院縣雙方組建專家團隊,梳理產業發展中問題清單,提供一套技術解決方案。通過三年的努力,培育一批精品示范樣板,扶持一批生產經營主體,打造一批區域公共品牌,探索科技支撐農民增收、企業增效、政府增稅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模式。
河南省農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廣處處長 李秀杰:圍繞綜合示范縣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科技需求,在延鏈補鏈強鏈上提供全學科的技術指導和科技服務,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,讓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縣域,打造一批科技支撐農業強縣示范典型,為農業強國建設貢獻河南樣板和河南實踐。